时间:2019-11-14
11月7-8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云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创新团队、云南省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发展研究智库共同主办,中共沧源佤族自治县委、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云南省临沧市社科联联合承办的“中国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三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军队院校以及政府部门的百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现场
会议开幕式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主编谭秀英编审主持,中共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海燕,云南省临沧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军,国际关系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朴锋春,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辉,云南民族大学原校长,云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那金华,云南新型智库联盟负责人尤功胜副研究员先后致辞。
谭秀英主编主持开幕式
赵海燕部长致辞
刘军主席致辞
朴锋春副处长致辞
李辉副书记致辞
那金华副主任致辞
尤功胜副研究员致辞
主旨演讲阶段由朴锋春副处长主持,那金华教授,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刘中伟副主任,吉林大学国际政治系刘雪莲教授,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东喜马拉雅景观保护与发展项目负责人易绍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薛力研究员,临沧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余昊东教授以及中共沧源佤族自治县委书记杨志厅分别作主旨演讲。
朴锋春副处长主持主旨演讲
那金华副主任主旨演讲
刘中伟副主任主旨演讲
刘雪莲教授主旨演讲
易绍良研究员主旨演讲
薛力研究员主旨演讲
余昊东教授主旨演讲
杨志厅书记主旨演讲
在分组讨论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国家安全新态势下对周边外交的影响及应对思路;国际比较视野下的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议题与维护边疆安全;中缅跨境合作与维护边疆安全等四个议题展开讨论。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涉及多学科的研究,该主题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进行讨论。边疆与边防的治理与相互关系影响着中国如何走向周边,走向世界,因此需要多元定义边疆,创新边疆治理模式,综合运用军事、法律、公共管理、文化、宗教等方式以维护中国的边疆安全。
第一组分组讨论
与会学者主要从美国、俄罗斯、印度、越南、新加坡等国在边疆治理和跨境安全治理的经验出发,总结归纳这些国家在边疆治理层面的经验和优势,尤其是这些国家在治理跨界民族问题时解决民族矛盾、打击跨界犯罪和分裂势力等方面的合理做法,并以此得出对于中国的相应启示。
第二组分组讨论
与会学者还从理论建构和现实议题推动两个方面出发,对极端主义、海外利益保护、网络安全治理、医疗援建、卫生安全等与边疆治理相关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深化了边疆安全治理的研究领域与视角。
第三组分组讨论
与会学者针对沧源县与缅甸毗邻的实际情况,从中缅合作与中缅关系的现实维度出发,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以及案例分析,深刻剖析了中缅两国边疆安全治理的相关问题,并为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路径提出了严肃的理论思考以及具体的政策应对措施。
第四组分组讨论
会议由沧源佤族自治县中国佤文化研究会陈卫东副会长和谭秀英主编总结。两位主持人认为,本次会议体现了多领域的研究主题、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多层次的研究路径的“三多”特点。本次参会的专家学者具有敏锐的学术洞察力,通过严谨的学术作风,提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建议。会议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军事、法律、医学等多个学科的融合以及老中青三代学者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学科创新、学术创新和学人创新的特点。
本次会议是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的要求,以新中国国家安全观为主线,就中缅边境安全治理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推动边境边界问题跨学科的交流研究,并为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会议合影